基层动态

学校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 正文

探访历史瑰宝 坚定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5-01-16阅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新的文化使命,1月8日,图书馆党支部、人才工作办公室党支部和人力资源部党支部在山西省博物院联合开展了“探访历史瑰宝 坚定文化自信”主题党日活动,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脉动和华夏五千年文明,将文化传承发展新时代责任感深植于心。

山西博物院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山西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馆藏文物50余万件,凝聚了山西乃至黄河中游、中国北方百万年历史发展与文化积淀之精华,成为展示山西厚重历史的文化品牌。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展品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组),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

党员干部们走进展厅,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的义务讲解员、山西省博物院志愿者、太原市教育局教育现代化中心高级讲师、万柏林区政协委员、太原市十佳新闻工作者宋婧老师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展览,探寻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宋老师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生动的讲解方式,围绕博物馆展陈“晋魂”主题,沿历史发展脉络,选取划分历史发展段落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馆藏珍品,从山西“表里山河”的地形地貌和三晋文化特征到山西文明进程绵延不断历久弥新,从芮城西侯度遗址可以一窥243万年前人类华夏古文明的灿烂辉煌到山西是华夏文明摇篮,从约4500万年前的垣曲“世纪曙猿”化石到陶寺遗址上的“唐尧帝都”,从尧舜禹以及夏朝先后在山西南部建都到商汤析城山(今阳城县境内)求雨,从春秋晋国霸业到韩、赵、魏变法图强称雄战国,秦汉民族融合社会繁荣到北魏迁都平城(今大同市),从隋唐佛教传播极广到元明清戏曲兴盛,从晋商辉煌到丝路驼铃,从明代向外移民垦殖到华夏子孙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娓娓道来,精彩诠释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山西的独特贡献,让大家明白了“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游山西就是游历史”“山西近期出彩出圈”的原因。她强调山西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山西人民以其勤劳智慧,创造了无数辉煌成就,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员干部们不仅被一件件文物的精美与艺术价值所震撼,更被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所打动。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才华,更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不仅代表了山西乃至中国的历史与艺术成就,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如陶寺龙盘和“礼器”的横空出世,显露“文明摇篮”的曙光;“夏商踪迹”探寻夏商两代中原王朝和“方国文化”在山西的遗存;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既是西周青铜艺术的杰作,也是晋侯燮父的祭祀用器,带我们“触摸”了晋国的开端;青铜礼器晋公盘,其内壁铸有的183字铭文不仅记录下了晋文公为长女孟姬“定制”的嫁妆,也清晰呈现了春秋时期晋国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赵卿大鼎和侯马陶范的精美典雅,展示“晋国霸业”的辉煌;胡傅温酒樽和司马金龙石刻、娄睿墓壁画和虞弘墓浮雕,见证“民族熔炉”走向盛唐的恢宏和中外交流的繁盛;云冈石窟以来的石刻造像,呈现“佛风遗韵”的悲悯与悠长;多姿多彩的金元壁画和砖雕,诉说“戏曲故乡”的品位和悠闲,商铺和大院的场景,追忆“天下晋商”的艰辛与荣光。

集体活动后,大家还自行参观了正在山西省博物院展出的“理想与光荣——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展”,领略了古代人类对人体美的极致展现、对理想、和谐、对美的不懈追求。

鉴古始得知今,自信方能自强。通过此次活动,党员干部们深刻感受到了山西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历史责任感。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历史,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与独特魅力。要把赓续中华文明的精神血脉作为重要使命,发扬光大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贯穿于立德树人始终,教育和引导师生深入感知中华文化,做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继承者,当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中外文明对话贡献力量。

初审:王俊琪

复审:杨虎成

终审:苏   琳